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进行建设。实验室现有团队成员47人,其中教授20名、副教授24名、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3名,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名、神农青年英才1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1名。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学科交叉性强。形成了设施农 业发展规划、健康高效生产工艺、环境智能调控与装备、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等重点方向。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组成了一支高水平队伍,2017 年获得中华农业 优秀创新团队奖。多人担任国务院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理事长、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 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分会副理事长,“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研究 中心”主席、CIGR 建筑与环境分会执行理事等学术职务,以及 BIOSYST ENG 等多本国内国际期刊副主编、编委。 牵头学科群并组织各单位制定“十四五”建设方案,明确了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源于农业部“十二五”重点建设的30个学科群之一“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的牵头单位和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创办于1983年的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于1993年开始被批准为农业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此后连续通过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的评估与命名,并被评为优秀。2006年开始定名为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所支撑的学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先后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9年)、北京市重点学科(2002年)、“农业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07年)、所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拥有“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研究中心”、“北京市动物环境与福利国际合作基地”,是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畜牧工程分会的挂靠单位。实验室目前占地面积5560平米,拥有北京市海淀区上庄实验基地、平谷农业中关村科技小院,以及在全国设立10余个教授工作站等乡村振兴与科研服务站点。实验室仪器总价值4700万元,其中63件10万元以上的设备价值2800万元。近5年来,实验室发表论文280篇,获得专利与软件合计209件、其中108项发明专利,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9项,团体标准5项,新获批项目308项,年均经费6089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获农业建筑与环境领域国际最高学术成就奖“亨利吉斯奖”1项。 |